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“举逸民”与“明养老”——试析刘邦父子“求聘四皓”行为的历史渊源



摘要: | 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所载“商山四皓”,兼具“逸民”与“高年”两种身份特征。汉初刘邦父子“求聘四皓”的行为,与上古“举逸民”、“明养老”政治文化有渊源关系。“举逸民”是笼络人心、获取民众支持的重要手段。《论语·尧曰》所言“举逸民”可使“天下之民归心”,《说苑·君道》所载武丁通过“举逸民”复兴商政,这些政治理念与政治实践对汉初“求聘四皓”具有一定的影响。在汉代之前的思想观念中,老年人往往是经验与智慧的象征,能够在国家决策及社会管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因此刘邦父子“求聘四皓”,或许就有向天下臣民宣示新王朝重视敬老养老的政治目的在内。这种“求聘”行为显示了中国古代对人才选拔和敬老养老的重视,实际是上古政治逻辑指导下的追求。 |
作者: | 赵凯 |
作者单位: |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14.(1):0-0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2956位读者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