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系统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> 期刊目录
农村社会中的有限个体化——以华北P县西水村为例



摘要: | 个体化命题抓住并解释了西方社会中本质性的社会变迁模式。在中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中,个体化展现出中国人的社会关系。中国的个体化与西方有所不同,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是有限的个体化。这种有限性不仅体现在国家的规范和“无公德的个人”现象的产生,还体现在个体化带有传统的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特征,体现在社区舆论对个体化有所限制。本文通过对西水村个体化案例的剖析认为,传统道德世界、社区舆论约束与无公德个人的个体化交织在一起,共同对现代年轻人的个人观念和行为发生作用。中国社会的个体化是受到原有亲缘关系、社区舆论、乡土伦理制约的,与传统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交织在一起的有限的个体化。 |
作者: | 梁晨 |
作者单位: | |
期刊: | 世界民族 |
年.(期):页码 | 2014.(3):0-0 |
中图分类号: | |
文章编号: | |
关键词: | |
欢迎阅读《外国文学评论》!您是该文第3201位读者! |